6月28日,新加坡和中国政府称,一艘新加坡货轮周一在亚丁湾遭索马里海盗劫持,船上有19名中国籍船员。新加坡货轮遭索马里海盗劫持,而且船上还有19名中国海员。让我们了解一下索马里海盗的四大团伙和索马里海盗的特点。
一、“邦特兰卫队”(PuntlandGroup),他们[1]是索马里海域最早从事有组织海盗活动的团伙;
二、“国家海岸志愿护卫者”(NationalVolunteerCoastGuard),规模较小,主要劫掠沿岸航行的小型船只;
三、“梅尔卡”(Merkah),他们以火力较强的小型渔船为主要作案工具,特点是作案方式比较灵活;
四、势力最大的海盗团伙叫“索马里水兵”(SomaliaMarine),其活动范围远至距海岸线200海里处。
海盗特点
编制:“索马里海军陆战队”
海盗组织编制“健全”,设立了“舰队大帅”、“少帅”和“财政官”等职位,对海盗们实行严格管理,对外自称“索马里海军陆战队”。
武器:装备先进 训练有素
索马里海盗训练有素,装备先进,得手机率高。海盗出击时往往配备卫星电话、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通讯器材,拥有自动武器、火箭筒等。
战术:擅长“子母船”战术
以沙特油轮事件为例,海盗可能利用一艘拖船为“母船”,出动3艘快艇对油轮下手。由于满载原油,油轮在海中的身位较低,为海盗登船创造了条件。
“海盗王”心狠手辣
活跃在索马里海域的海盗主要有四伙,其中威胁最大的,正是对外号称“索马里海军陆战队司令”的阿巴迪·埃弗亚。埃弗亚不仅在2006年杀害过船员、2008年劫持了我国渔船“天裕8号”,劫持载有主战坦克等大批军火的乌克兰货船和沙特阿拉伯的“天狼号”巨型油轮,更让他震惊世界。
阿巴迪·埃弗亚是娃娃兵出身,从小就心狠手辣。1991年,年仅12岁的埃弗亚被家乡彭特兰省的军阀抓去当兵,并很快以勇猛毒辣而在军营里站稳了脚跟。一个熟悉埃弗亚的索马里记者说:“有一次,埃弗亚随军阀头目杀回他出生的村子,当发现父母早已因贫困而病死后,他一把火烧了整个村子。那一年他才15岁!”埃弗亚这次的“勇猛表现”,令军阀头目当即对他刮目相看,很快就让他当上了排长,并在两年内将其提升为分队司令。
然而,这并不能让贪婪的埃弗亚感到满足。21岁那年,他率亲信将一手提携他的军阀头目乱枪打死,自立为王,抢得彭特兰省头号军阀的交椅。一心想发大财的埃弗亚,决定以军事组织结构与黑手党手腕相结合的方式,打造一支全新的海盗队伍。没花多长时间,他就靠手中的武装将附近的小海盗们统统收编旗下,队伍的规模迅速膨胀到1000人左右。接着,他设立了“舰队大帅”、“少帅”和“财政官”等职位,对海盗们实行严格管理,对外自称“索马里海军陆战队”。
占山头、拉队伍的埃弗亚很快就体会到了“当家不易”。由于索马里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,他再怎么烧杀抢掠,也难以养活近千人的武装。如何弄钱维持实力,成了他最头疼的问题。他很快把眼光投向海洋――向每年在索马里附近海域过往的大约4.8万艘国际船只“讨钱”。
为了方便“海上作业”,埃弗亚强征当地仅有的几艘可出海的大型渔船,将其改造成“海盗母船”,后来又高价买来数十艘快艇,分派给各艘“海盗母船”。“海盗母船”每天轮流出港游弋,能对在距海岸600公里水域内航行的各种船舶发动袭击。一旦发现“猎物”,伪装成渔船的“海盗母船”就马上放下快艇,向“猎物”包抄过去。面对全副武装的海盗,船员们往往只能束手就擒。
埃弗亚“很讲规矩”:只要船东愿意支付赎金,他就不伤害人质。在讨价还价期间,埃弗亚会根据所劫获船只的价值和船员的国籍,来确定赎金。据透露,精通国际洗钱手法的埃弗亚,靠劫持船只、勒索赎金,每年至少有3000万美元的“收入”。
埃弗亚将其中一部分用于“论功行赏”,为他本人和手下购买豪华轿车和别墅,剩下的大部分钱则用于购买更好的快艇、最先进的通信设备、更高级的武器。据说,埃弗亚的海盗队伍甚至已经装备了肩扛式便携导弹!
埃弗亚深知民众与地方官员支持的重要性,因而,他还拨出一部分赎金给当地的穷困渔民,或者向地方官行贿。为了让自己的海盗行为显得不那么卑劣,他甚至设立了“新闻发言人”,对外宣称:“因为索马里政府无力维护海洋权益,外国船舶悍然侵犯我们的领海主权、抢掠索马里的渔业资源,向他们要钱不过是给我们的补偿。我们是索马里的海上保卫力量!”